| 北京试点“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效果怎么样? | CR福祉展 - 广州市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
小
中
大
2024.11.28-30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热点追踪 | 北京试点“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效果怎么样?
行业新闻
2022.03.03
今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试点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期限为一年,重点选择在城六区人口密集的老旧小区、新建小区、街巷物业等不同类型的区域进行试点。
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物业“跨界”做养老,这种模式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而在不少小区里,物业却和社区老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洗空调过滤网、清洗地垫、检测家电、义剪义诊……在石景山区沁山水北社区,每逢周末看看社区小广场“上新”了什么物业便民活动,已经成为不少居民的生活习惯。
“每年我们开展的服务活动不少于30次,都是免费的。”小区物业方—北京远洋服务沁山水项目经理安风雨介绍,参与活动的居民,大多数都在60岁以上。由此,物业将社区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纳入服务工作的重点。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合作,物业对园区42户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定期入户走访,及时处理这部分老人的需求。
在通州区中上园5号院,物业和老人打交道也不少。由于小区只有3栋楼,居民数量不多,物业对一些高龄、独居老人,以及常在楼下散步、聊天的老人都有印象。“如果两三天没有见到,在楼道打扫、巡视时我们会随机敲门探访。”物业经理张素梅介绍。
中上园5号院过去是无物业小区,自从2019年底引入京和连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小区环境来了个大变样,深得居民满意。去年5月,物业通过深度“挖潜”,腾出两间办公用房成立了养老助餐点,一天三顿饭现做,一下子解决了小区高龄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
张素梅介绍,目前助餐点有十多位“包月”老人,天气好时喜欢下楼遛弯,到助餐点用餐,顺便和大伙儿聊聊天。如果天气不好,或者老人身体不舒服,工作人员还会送餐到家里。
此外,物业还专门在空地上建起老年活动中心,摆放了桌椅、空调以及图书等。“没想到服务做着做着,离老人越来越近了。”张素梅笑着说。
为什么物业能“跨界”做养老?答案显而易见。物业服务企业主要面向小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既有现成的服务场所、服务队伍,也有比较完备的服务网络,还有闲置的房屋设施,对小区居民基本情况比较了解,也相对比较熟悉,具有开展养老服务的深厚基础和先天优势。
根据“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试点内容,北京市将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上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通知》特别提到,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重点应是以巡视探访、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家电维修、代买代购等与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为主。
“我们物业的维修工上门给老人换水龙头,只要50元。如果老人自己从外面找人换,100块都打不住。再比如换灯管,我们只收10元,如果找其他维修工可能连上门费都不够。”北京天泰瑞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林林说,物业做养老,可以让老人能够享受到低偿服务。
在西城区的白菜湾社区,做了十几年物业的刘林林开了一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并推出了一份“物业+养老”的服务套餐。这份套餐不但包括清洗油烟机、清洗空调、清洗热水器等物业服务,还包括血压测量、巡视探访、代办跑腿等养老服务,深受社区老人欢迎。刘林林介绍,这是驿站为居家养老定制会员推出的服务,每人每月仅需260元。如果需求超出了服务套餐内的次数,老人也能以较低的价格享受服务。
以小时工为例,在西城区,请一个小时工的费用大约是每小时55元到60元。而在白菜湾驿站,老人可以享受45元一小时的价格,低于市场价20%左右。
“我们没有额外的人力成本,因为我们的小时工服务是由物业公司提供的。”刘林林说,物业服务企业做养老,不但让老人得到实惠,企业、员工都能受益。一方面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员工还增加了收入,调动了多劳多得的积极性。在白菜湾社区养老驿站,工作人员平均工资5000多元,最高的能达到8000多元。她介绍,白菜湾驿站是自己选址,房租也是由运营方自己负担。在“物业+养老”的服务模式下,驿站不但挣出了房租,甚至还在去年实现了微利。
而对于拥有大量闲置设施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整合闲置资源,举办养老服务设施,不但可以让社区老人享受到实惠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也能获得较高回报。
不过,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虽然有“跨界”的种种优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但毕竟隔行如隔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物业企业在开展试点“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工作时,往往都比较谨慎。
根据试点文件,“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工作将重点在首开集团、万科集团、天恒置业集团、远洋亿家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旗下的物业养老服务企业开展试点。
在丰台区芳城东里,北京首开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首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计划将于今年3月份开业。
“我们将发挥物业公司自身优势,努力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出一套能够可持续运营的模式。”首开城运集团资产部负责人李斌介绍,这家驿站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是由物业管理的小区配套用房改造而成。驿站工作人员以现有的物业人员为主,部分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还要取得证书才能上岗。李斌坦言,尽管如此,物业做居家养老服务与专业养老的团队相比仍会有一定差距。为了弥补养老服务方面的短板,他们还计划引入专业的合作方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而一些基础服务则是由物业团队提供。“我们希望以此达到人员的最优化。”
李斌表示,之所以第一个试点选择在方庄地区,是因为当地的老年居民比例较高,需求较大。除了硬件设施改造、人员团队建设之外,他们还准备搭建一个养老信息化平台,为社区老人建立一个数据库,从而精准匹配服务。他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物业服务自然也要提升,服务内容也要进行扩容。他介绍,驿站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将包括助餐、助行、助医、巡视探访、个人清洁、呼叫服务、养老顾问等基本服务。在他看来,养老服务是未来物业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小区内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和高龄、独居等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
“在民政部门及街道、社区的支持下,集团将积极打造‘物业+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积极整合相关优质服务资源,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助老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层次需求,确定特色服务内容,开展更贴近老人需求的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
但是,对于物业,尤其是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而言,要把公益性和市场化结合好,力争实现盈亏平衡。由于缺乏从事养老服务的经验,不少物业服务企业选择步子迈得小一些,“行稳致远”。“我们的服务是不是老人需要的,我们的设备好不好用,都得看试点的效果。”李斌表示,对于在养老服务方面经验几乎为零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