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福祉展 - 广州市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
2024.11.28-30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Language: CN EN JP

进入老博会
关闭
<返回
与50,000专业买家共赴中国最大的福祉康复盛会

行业新闻

展位申请 观众预登记

爱要让你“听”见!这些举措 让更多听力残疾人“无障碍”融入社会

行业新闻 2023.03.07

  “盲隔离了人与物,聋隔离了人与人。”海伦·凯勒的这句名言,形象地刻画出了听力残疾人在主流社会中的生存窘境。

 

  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爱耳日前夕,中国残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11个部门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围绕爱耳日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科普活动,因地制宜普及科学爱耳护耳、主动健康、听力康复等知识。其中,通知要求,各地要以开展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统筹推进本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等实施,重点做好人工耳蜗康复救助等政策宣传,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听力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服务体系和保障政策,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服务水平。

 

  据记者了解,去年3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第一份《世界听力报告》,报告指出听力下降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残疾类型,而且影响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到所有家庭。目前,全球有听力下降的人数超过15亿。到2050年,预计全球将有25亿人有听力下降的情况,其中7亿人将达到中、重度听力损失的程度,极其需要相关康复服务的支持。

 

  可选择的助听辅具增多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2010年末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2054万,并且每年至少有2万名左右的新生儿罹患听力障碍。

 

  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极为重要。

 

  早在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后便开展了抢救性的聋儿康复工作。1995年,在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的关怀下,人工耳蜗首次进入中国。2005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逐步开展。2011年,中国残联“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诞生并顺利开展。2017年,语音转文字技术首次向民用普及,对普通话语音文字转写准确率在90%以上。近年来,耳聋基因筛查全面普及,对听力残疾预防提前到了孕前指导。

 

  30多年来,助听辅具得到了极大发展,国家推行的融合教育取得巨大成效。人们观念不断更新,“十聋九哑”已渐成历史,听力残疾群体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绝大部分听力残疾学生在普校接受融合教育。

 

  经多层面倾听各地的反映及呼声,根据主要表达语言方式的不同,中国聋协于2017年开创性地提出“听力残疾口语使用者”和“听力残疾手语使用者”的细化分类。

 

  据记者了解,听力残疾口语使用者(简称听障口语者)是以口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听力残疾人。听力损失发生时间差异较大,包括先天性基因缺陷、后天突聋及老年性耳聋的人群,听力损失程度覆盖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多数通过辅听器具(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获取语音信息,可与非听力残疾者进行语言交流。其中少数人因辅听设备无效或发音器官障碍,选择通过笔谈(书面语表达)与他人交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听障口语者占全体听力残疾人的80%以上,我国听力残疾人群体中的听障口语者数量与日俱增,已占群体中的绝大多数。而听力残疾手语使用者(简称听障手语者)是以手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听力残疾人,多数毕业于特殊教育学校。听力损失程度多为重度或极重度,小部分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随着听力残疾人可选择的助听辅具增多,听力残疾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竞争力与参与度也得到提高。此外,语音转文字技术以及速录服务广泛用于听力残疾人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方面面,以“听+看”的结合形式,促进听力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其中,人工耳蜗是重度听力残疾人康复的解决方案。

 

  “有相当数量的听力残疾儿童听力损失不是很严重,不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损失会不断的加重,等到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的时候,可能已经超过18岁,达到了成人的标准,另外1.13亿老年听力残疾人,尤其在农村的老年听力残疾人,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不能植入人工耳蜗。而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只对儿童有政策,超过18岁的听力残疾人植入人工耳蜗完全自费,且后续费用也相对高昂,因此很多人因为经济上困难做不起人工耳蜗,无法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基于此,她在今年两会上将提出将成人人工耳蜗费用能够纳入(医保)医疗救助的提案。

 

  据记者了解,听力残疾人佩戴助听辅具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申请参加机动车驾驶考试,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信息无障碍取得较大突破

 

  随着助听辅具的增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听力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

 

  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等重大会议的直播加配了手语播报;观看电视新闻联播、网络直播视频,可通过“今声优盒”(一款面向听障群体提供实时逐字字幕服务的智能辅具产品)解决实时字幕的难题;通过“畅听王卡”的语音文字转换技术和视频技术,助力听力残疾人解决接打电话的难题;手机中可配有语音转文字技术的APP,如讯飞听见、音书等,可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语音文字转换功能;还有一些品牌的手机配有AI语音转文字实时字幕功能,如华为、小米、坚果、VIVO等;手语翻译远程服务手机APP,如手语姐姐,可为听障手语使用者提供远程视频手语翻译服务;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显示叫号,以及公共汽车电子屏幕显示到站等信息,大大弥补了听力残疾人信息缺失的部分。

 

  2021年春节前夕,听力残疾人小光的家里安装了“今声优盒”,他告诉记者,安装“盒子”之前,他几乎没怎么看过春晚节目,因为电视上没有字幕,感受不到乐趣。但就在安装好那一年,他和家人一起看的春晚直播,感受到了春晚带来的“年味”。

 

  此外,为了让听障人士能获取正常的急救服务,2021年,中国聋人协会携手腾讯SSV和北京依众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无障碍急救平台,让听障人士可通过文字语音转换技术呼叫120,该平台将文字转译成语音传输给本地120,同时实现报警人位置及急救档案一键推送120,120调度人员的语音回复也将同步转译成文字发送给报警人。2022年,为了提高新模式下的报警效率,在技术方面,利用腾讯强大的技术能力确保功能的先进性、稳定性和易用性,技术交互简洁便利;在使用方面,结合中国聋协及全国120行业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报警及接警标准化流程,通过培训与传播,让报警简单,接警服务统一高效,切实解决听障人士报警难题。协会同步与北京依众公益基金会、腾讯SSV携手多地120及地方聋协开展无障碍急救平台使用培训,协助更多听障人士知晓并能够使用该平台。

 

  此外,为便于听障群体更好地使用语音转文字功能,2022年,中国聋人协会推动腾讯搜狗输入法开发上线了无障碍“声文互转”功能,为听障人群在聊天、听课、会议、视频、直播等场景提供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悬浮字幕、背景音识别等服务,帮助听障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听说”,更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

 

  就在今年两会,杨洋建议司法系统为听力残疾人推广庭审录音录像、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记录。这不光让听力残疾当事人无障碍参与庭审,更是彰显了司法公正的人性与温度。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司法系统,对听力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支持,虽然已有手语翻译援助,但如果能够增加新的援助,也就是为听力残疾人推广庭审录音录像、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记录,将能为听力残疾人在司法系统带来更多的合理便利。

观众预登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