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福祉展 - 广州市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
2024.11.28-30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Language: CN EN JP

进入老博会
关闭
<返回
与50,000专业买家共赴中国最大的福祉康复盛会

行业新闻

展位申请 观众预登记

公共文化的无障碍 还能这样做

行业新闻 2023.05.08

  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打造一座无障碍之城,不止于日常设施的无障碍,还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无障碍。

 

  一些残障人士有热切的文化需求,却被卡在文化设施的门槛前。

 

  近日,记者走访影院、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后发现,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文化服务走入残障人士的生活,切中他们的需求,城市还有很多可为之处。

 

  无障碍电影

  难以固定的排片

 

  在无障碍文化建设中,电影是无法绕开的一环。上海至少有17家放映无障碍电影的影院。各家影院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密切合作,不定期放映无障碍电影。

 

  位于长风大悦城5楼的华谊兄弟影院便是其中之一。影院的7号电影厅专为无障碍电影打造,厅内有专业放映机。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放映机不同,无障碍电影的放映机内含多个声道,解说词和电影原声可以同时播出。“以前我们都是找人现场开麦讲述,现在改进了,电影本身就是自带解说词的,只需要放映机播放即可。”

 

  “盲人能到电影院看电影,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感觉很新奇。”肖杨均是一位先天性低视力者,目前在一家盲人按摩院工作,当被问及是否看过无障碍电影时,他摇摇头。不止他一人,记者询问了多位视障人士,真正了解并观看过无障碍电影的人很少。“我会从手机上‘听’电影,有一个软件可以将电影转成音频。去电影院看电影没怎么了解过。”后天失明的雷先生这样表示。

 

  为什么无障碍电影在上海发展10年有余,真正受惠的视障人群却并不多?从影院现场看,背后原因复杂。

 

  一方面,影院的排片表并不固定。工作人员表示,排片主要看片方是否推出无障碍版本,一般在猫眼App等软件上查询。“前段时间我们刚放映了《无名》《交换人生》,最近《万里归途》也要上无障碍版了,我们还在等。”

 

  另一方面,看电影这样的活动主要由机构组织,像肖先生、雷先生这样的“散户”,如果没找到残联等组织,难有接触机会。电影院的放映时间也是根据机构组织活动的时间来安排。

 

  除了华谊兄弟影院外,记者还一一打电话询问了其余16家影院,得到的回复几乎都是“暂时没有收到机构的观影活动通知”“近期没有放映计划”。

 

  为了解决影院不够方便这一问题,上海市内各类小场地也会开设小型的无障碍电影放映点。

 

  相比电影院,小型放映点比较灵活,有一台专业放映机,再拿到片源即可。新华书店·逆光226就是其中之一。当有电影放映时,他们把书店布置成观影模式。

 

  “我们会在公众号上发布放映消息,如果想来看,可以和我们联系。不过电影相对老一些,最近放过《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等,基本都是几年前的片子。”店员一边展示放映片单,一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事实上,类似新华书店这样小型的放映空间已经深入上海的各个街道。有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给每个街道都派发了无障碍放映机,确保落实点位。”

 

  从院线到零散的小型放映点,无障碍电影似乎“尽其所能”深入上海的各个角落,但观看过的残障人士实际上并不多。

 

  “现在电子听读软件已经很好用,但电影还是个短板,一来我们不能随时想看就看;二来像一些外国大片还是看不了,旁白不太会配这种电影。剧情简单的电影,听原声基本也能听懂。”后天失明的王先生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听读软件一边说道。

 

  无障碍电影离想看就能看的距离看来还需要很多“动作”来缩短。

 

  无障碍书店

  “逆光”中的第一步

 

  梧桐掩映的南昌路上,坐落着新华书店·逆光226(以下简称逆光书店),其运营面积仅37平方米,也是上海第一家残疾人友好书店,由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携手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共同打造。

 

  远远走来,全白的外立面、镂空的圆孔,犹如一本巨大的盲文书。书店希望残障人士能和健全人一样拥有阅读自由。店里精选了多个品种的盲文书、气味图书、可触摸图书,还有残疾人作家的优秀图书。空间设计用听、闻、摸的体验方式,引导视障人士换一种方式“看”世界。

 

  地面上的盲道、弧度温和的桌角、角落里的台式电子助视器和盲文打印机……小而美的空间,给人带来一份安心。问及书店的定位人群,店员说,作为公益项目,这里主要面向视障群体,也希望辐射其他残障群体,让更多人关注到无障碍文化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类残疾人联合会充分重视,给予资金及人力支持。“街道提供场地,相关机构经常帮忙联系、组织残障人士到我们这儿来参加活动。”多方资源的支持,为逆光书店的运营提供了保障。

 

  然而,外力的扶持与公益事业自我造血还有一段距离。光顾过书店十几次,记者每次遇见的都是走马观花的健全人。店员每次都会详细介绍书店的理念。对此,顾客们微微点头、拍照、扫几眼图书和手工艺品后,也就转身离开。逆光书店更像是给健全人打卡拍照的城市文化地标。

 

  暂且不说实体图书本就销售难度大,店内墙壁和隔断装置上还摆满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有草编包、南瓜香薰、国画、剪纸、手工娃娃等。“这些东西来自一些公益项目,由残障人士跟着非遗传承人一点点做出来,也算他们的一个技能。”店员指着手工艺品说,“我们店帮忙售卖这些手工艺品。”

 

  诚然,它们在静置的橱窗中无声讲述着感人故事。然而,这样的故事没有飞进普通参观者的心中。这些手工艺品样式普通,展陈方式略显杂乱,一些产品没有标注价格,如此种种,很难激发参观者掏钱购买的意愿。对于店内的一些公益活动,健全人一般也表示“不知道”或者“不感兴趣”。

 

  书店的运营难题,不仅在于普通顾客的积极性未能被充分激发,对残障人士的辐射面其实也不充分。逆光书店全城只有一家,从陕西南路地铁站走到书店,距离超过1公里。淮海中路地铁站离得相对较近,但附近小马路上街沿十分狭窄,盲道均被自行车挤占,路面为凹凸不平的小砖块,轮椅车寸步难行,有时候连健全人步行都得侧身而过。这无形中增加了残障人士的出行负担。难怪,除了团体组织的活动,残障人士很少专程前来享受书店的暖心服务。这就是为什么光顾了十几次,记者从未遇到过一位残障人士。

 

  总体而言,逆光书店迈出的第一步值得肯定,设计精美、细节到位、理念感人、服务俱佳、产品面面俱到,其展示功能可以唤醒更多人关注残障人士。但未来,此类文化公益项目如何真正抵达人心,实现可持续发展、自我造血,仍然有待探索。

 

  于健全人而言,书店目前难以激发他们互动、参与或消费的意愿;于残障人士而言,脱离团队组织,日常也很难光顾书店。未来,它需要在空间营造、产品定位上进一步打磨,尤其是让各类不同群体在美好空间的推动下,彼此看见、增进了解。这也是城市残障人士文化公益项目的普遍课题。

 

  无障碍阅览室

  沦为“无人区”

 

  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无障碍阅览室略显冷清。周六的一整个下午,记者没有遇到一位视障人士前来,而当天的入馆预约早已满额,其他开放区域几乎座无虚席。

 

  踏入无障碍阅览室的大门,室内有一块电脑培训区域,8台装有读屏软件的电脑规整摆放,供视障读者学习和办公。“有需求的视障读者可以预约,之后我们会组织开设电脑操作培训课程,也希望课程能够帮助到尽可能多的视障人士。”阅览室工作人员介绍说。

 

  阅览室的墙上挂着一些小型图片,它们经过特殊技术处理。视障人士可触摸图片上大小不一的凸点来感知内容。阅览室左侧半人高的圆台上摆放着电子阅读辅助设备,如一键式智能阅读机和“天使眼”智能阅读器。有的设备可放大或缩小文本,也能对阅读页面进行调色,让低视力、色盲、色弱读者获得更为轻松的阅读体验。

 

  既然无障碍阅览室提供了丰富的辅助设备,为何视障人士却寥寥可数?阅览室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还提供有声读物、盲文资料的邮寄外借服务,视障读者更多选择居家阅读,毕竟他们出门一趟不容易。”

 

  “去图书馆读书有点麻烦,我不太愿意去。”后天失明的王先生平日里非常喜欢读书,但他从未去过无障碍阅览室。“我主要用手机上的读屏软件听书,最近打算重读《红楼梦》,如果用摸盲文的方式读,那可太费劲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视障群体日常出行不便,使用智能手机读屏几乎成为一大流行趋势。“其实有些‘90后’‘00后’的视障小孩都不怎么学盲文了,大家比较习惯以‘听’代‘读’,用手机满足日常文化需求。阅览室的设施规划需要与时俱进。”肖先生对记者说。

 

  从书架所陈列的资料来看,盲文图书是阅览室的主力。整个空间,高质量收听有声读物的设备不多,且大多数电子设备都是辅助读者去“触”或“看”的,它们再先进,都没有听来得高效。

 

  无障碍博物馆

  令人感动的高度

 

  上海自然博物馆于2018年启动了“自然无碍”特殊人群教育活动项目,针对视力、听力、肢体、精神障碍人群,开发了多样化的参观、体验方式。

 

  进入展馆后,无障碍电梯的标识清晰可辨。工作人员在一旁引导行动不便的观展者通往检票口。二楼的一侧设置了无障碍厕所,除了洗手台边的扶手外,马桶高度也较普通厕所低一些,环境整洁。

 

  时值节假日,“生命长河”展厅里人头攒动,观展大军中不乏婴儿车和轮椅交错前进。观展路线几乎为平地,偶有缓坡蜿蜒宽阔,轮椅在人群间有序下行。路中间出现几级台阶的地方,有两名志愿者熟练地操作无障碍升降机,一上一下,协助观展者通过楼梯。目送一名推婴儿车的妇女离开升降机后,志愿者介绍道:“我们上岗前有专门的培训,教学如何操作机器。”

 

  即便如此,独自控制轮椅通过坡道的易先生仍表示:“我尚可控制住轮椅的下行速度,但如果是推轮椅、婴儿车的游客经过,就要时时防止‘溜车’,也要不断刹车才能阅读边上展品的说明文字。”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不过,类似的缓坡在整个展览厅内只有一条,其余多为平坦空间。二楼的四维影院内留出一片区域,供轮椅出行者驻留观影。

 

  进入“起源之谜”展厅后,易先生对馆内设施作出评价:“令我特别感动,很多展品、展台、电子触屏都恰好摆在看得见、摸得到的位置,我可以轻易操作桌面上的触屏。”美中不足的是“体验自然”展区的一些观察孔位置较高,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儿童、轮椅使用者的需求。

 

  除了为肢体障碍人士配备的便利设施,“上海故事”展区还为听障人士制作了手语介绍视频。只需扫描墙面或展板上的二维码,鸟类的介绍说明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

 

  有微博用户为文化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制作了“红黑榜”视频。视频指出,巴黎卢浮宫等博物馆内,均有无障碍服务指导手册。相较之下,国内博物馆此类服务还不算普及。

 

  近年来,上海在建设无障碍环境方面持续努力。但是从一台小小的电影放映机到功能多元化的无障碍场所,从分设的文化机构到激发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文化服务离真正的无障碍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观众预登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