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30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Language: CN EN JP

进入老博会
关闭
<返回
与50,000专业买家共赴中国最大的福祉康复盛会

行业新闻

展位申请 观众预登记

特教大咖分享:如何破解融合教育之困?

行业新闻 2019.07.18

话题聚焦: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指让身心障碍儿童和同龄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在普通班中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

 

近年来,早期融合教育发展迅速,许多幼儿园或专业机构都在开展相关工作,但我们对此仍然知之甚少。融合教育究竟有何意义?融合教育的整体情况怎样?目前开展融合教育的核心困境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邓猛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早期融合教育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Q1:您长期研究学前阶段的融合教育,能不能介绍一下我国学前阶段融合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

 

邓猛:我们国家的融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包括特殊学校、特殊班、资源班级、随班就读等在内的特殊教育体系。但这方面的探索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大规模、系统的早期融合教育还处于比较初始的发展阶段,这与我们国家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是一致的。但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医疗保健、生育方式及教养方式的变化,孩子早期出现发育性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幼儿园里,处境不利、因为各种原因被边缘化的孩子也在不断增加。例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情绪困扰、发育迟缓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可能有问题,但因为年龄或者技术的原因,在年幼阶段很难被明确诊断出来。

 

从总体上来说,处境不利的孩子数量有加速增加的趋势。对他们的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孩子予以关注和支持,几年之后,他们可能就会进入残疾的范畴。如果早期干预到位,他们则有可能像平常人一样生活与学习,即使不能像平常人一样生活,也可以有较大改变。早期干预和教育非常关键,但目前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融合的环境与专业技术方法需相互配合

 

Q2:您曾说过,融合对特殊孩子是权利而非恩赐。对特殊孩子来说,融合教育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邓猛:孩子终究是要在社会中生活与发展的。所以,主流的社会,包括主流的教育系统是孩子最应该去享受的机会与资源。也只有在主流的社会、幼儿园里学习和生活,他们的社会技能才能发展好,才能更好地学会与其他人打交道,将来才可能在主流教育体系、社会里学习与生活,实现社会的参与和融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说,主流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为特殊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基础条件。

 

Q3:学前阶段,所有的特殊孩子都适合融合吗?

 

邓猛: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特殊孩子都是适合融合的。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还做不到。目前只能争取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融合的环境与支持。我认为,绝大多数特殊孩子是具备融合的基础与潜能的。

 

Q4:普通孩子与特殊孩子所需要的关注是不一样的。融合的环境固然对特殊孩子好,但会不会存在因为教师不能专门关照,使他们出现发展受阻的现象?

 

邓猛:每个孩子本身就是不同的。这些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无非是差别大一些,但本质上还是相同的。在早期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表现相对会小一些、可控一些。举例来说,孩子之间的歧视,就不像高年级时那样明显,因为学前阶段的孩子并不懂得歧视。所以如果从早期开始重视,融合更容易实现,孩子之间也能很好地相处。

 

另外,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差别大一些,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们也是事实。但每个生命的价值和权利是同等的,差异不是拒绝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推动融合幼儿园的原因。我们需要给教师提供一些支持,让他们有后盾,让他们能够应对不同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的问题比较严重,可能超过了幼儿园能够把控的范畴,可能需要到康复中心甚至医院做专业的康复或治疗;或者这些专业人员到幼儿园里提供支持也是可以的。但这样的孩子数量是极少的。幼儿园里很多被认为有各种问题甚至残疾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往往是这样或那样较为轻微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困扰、动作不协调、语言发展缓慢等。这些基本都没有超出教师现有专业能力的范围。如果给他们一些培训和各种必要的支持,效果就会更好。

 

Q5:我们是否可以说,在学前阶段,融合的环境甚至比专业的技术与方法更重要?

 

邓猛:不能那样说。专业的技术方法与融合的环境,换个角度说,就是康复幼儿园与融合幼儿园,它们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应以融合幼儿园为主,康复幼儿园为辅。康复幼儿园更专业,它的训练或教育方式更有针对性。融合幼儿园专业资源更少一些,但它的环境、文化更适合特殊孩子。二者结合起来比较好。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孩子的需求与能力。

 

比如对自闭症孩子或者聋儿的训练,在康复机构中,他们能够学会发音、说话,但他们的语言发展需要到更真实复杂的环境中去使用,这样才有效果。那么,他们就需要普通的同伴与集体环境。因为在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玩耍与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好地表达,有表达的兴趣、动机、情境及具体内容,这更加重要。

 

因此,在早期康复过程中,或者康复一段时间后,也应让特殊孩子回到主流的环境中去与普通孩子发生关系,去玩耍、交往。

 

观念的转变是开展融合教育的核心

 

Q6:据您的研究,目前特殊孩子进入幼儿园,被接纳的程度如何?

 

邓猛:这更多取决于教师及幼儿园的观念。只要幼儿园真正以儿童为中心,就不会出现拒绝的情况。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是不懂也不会拒绝的。在他们眼里,都是玩伴而已。不接纳一方面来自教师,一方面来自普通孩子家长,但是家长的态度还是受教师的影响,是可以引导的。

 

我接触过许多各种层次的幼儿园,每个层次都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这就说明,资源的差别并没有导致在接纳特殊孩子方面的显著差异。主要是幼儿园是否有一个好的氛围。其实,我们看到,当特殊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能得到好的待遇时,普通孩子的境遇也不尽如人意。相反,如果特殊孩子得到了好的关照,普通孩子就不言而喻了,肯定会得到很好的教育。这是由幼儿园的观念决定的。

 

当然,从总体上来说,特殊孩子入幼儿园目前还是相对困难的,这需要政策的强力支持。

 

Q7:当前开展融合教育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邓猛:最大的难点是教师观念的缺乏。长期以来,我们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精英教育观念,对儿童权利的认识与尊重都不够,这就造成很长一段时间,特殊孩子进幼儿园十分困难。观念包含许多东西,比如儿童观、残疾观、教学观等。教师的观念决定着他们如何看待不同的孩子,如何看待幼儿园教育。当然,随着近些年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也越来越多元化、均衡化。相应地,大家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多地开始认识并尊重孩子的差异,能够更加公平地对待他们。现在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主动去研究特殊孩子,并真正开始承担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持续推动这件事。

 

做好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制度设计

 

Q8:除了观念外,开展融合教育还有哪些困难?

 

邓猛:在观念之外,难点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方法的缺乏。目前,除特殊教育专业外的其他师范教育专业,并没有开设特殊教育的相关课程。所以教师在面对特殊孩子时,就会出现恐惧与无知。恐惧是因为没见过,无知是不了解。所以我们在师范教育的课程里,应该加入特殊教育的相关课程。

 

另外是在职培训,我们需要通过培训,给教师更多的专业成长机会,至少让他们了解特殊孩子的基本特点。比如他们行为的表现形式、原因等。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对方法。只是现在,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还比较少,我们需要做好顶层规划与制度设计,努力为他们提供系统化的专业培训。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专业支持,比如建立资源教室,聘请特殊学校或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一些专业指导。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位,那么融合教育开展起来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2019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 - 中国最大的福祉及康复博览会
举办时间:2019.10.10-12
展会地点:中国 · 北京 · 国家会议中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主题专区:

假肢/矫形器助行移动辅具听力障碍康复视力障碍康复老年康复护理儿童康复(特教)
点击:2018福祉展展后回顾 查看更多,2019福祉展信息请咨询:
电话:+86 (0)20 8989 9650 罗小姐
邮箱:luohaoting@polycn.com

观众预登记
Baidu
map